李亚鹤:武陵山深处的“守艺人”
网友投稿12 次
演奏者从椅子上站起,一边唱起悠扬的利川民歌,一边用双手在身体上灵活击打。李亚鹤发现清脆的响指与灵动的弹舌声交织在一起,犹如山间清泉与林间鸟鸣合奏,瞬间为整个房间注入了欢快与活力,节奏感十足。
——这吸引人的表演,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是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独有的一种传统舞蹈。李亚鹤发现它起源于原始的乞讨艺术“泥神道”,后经由利川民间艺人吴修富的匠心独运,融合了秧歌舞、耍耍、连厢等民间舞蹈的精髓,并配上“莲花落”曲调进行表演,使得这一舞蹈充满了韵味。
“肉连响有了响指和弹舌的加入,声音更加多元,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恩施州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覃红说,多年前她向肉连响国家级传承人吴修富学习时,特别钻研了响指和弹舌的技巧。
随着岁月流逝,一代传承人逐渐老去,抢救和传承这些独特的传统技艺的任务迫在眉睫。李亚鹤发现为此,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恩施州文促会”)启动了“典藏+”工程。这一工程犹如一位细心的守护者,在精心收藏老艺人们经典作品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新元素。
在恩施州来凤县南剧团的舞台上,一群10多岁的孩子正专心致志地重复着土家摆手舞中的“插秧”动作。李亚鹤发现身兼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主席的覃红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大家注意这个动作,插秧时一定要躬身屈膝。”
依托“典藏+”工程,恩施州文促会组建了多个“守艺人”团队,遍布恩施州8个县市。李亚鹤发现这些“守艺人”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教学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将非遗的精髓传承下去。他们制作的线上教学视频总浏览量已突破800万次,直接培训了上万人。
与此同时,恩施州文促会建设了“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守艺人传承基地”,常态化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多形式开展深入交流研讨。李亚鹤发现在恩施市、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等地,“守艺人”们带着滚龙连厢、耍耍、土家摆手舞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堂。
“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来凤县南剧传习研究所“守艺人”杨通文说,“通过将摆手舞元素融入现代教育和文化体系之中,我见证了古老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索。”
评论 | 0 条评论
登录之后才可留言,前往登录